帶完這本書的讀書會後,心裡放下了塊大石。也謝謝來參加的大家! 不同於大多數直接告訴你該給魚吃什麼餌的工具書,這本書說的是為什麼魚想吃什麼餌,有點迂迴。 讀了兩次,總算稍稍將書本的內容內化, 也更明白很多消費活動後暗藏的迂迴心理狀態, 在靜下心後,才將自己的想法重新梳理一遍。
▍ 心理帳戶對消費的寬容 ▍ 雖然金錢,簡單說就是用來換取物資的代幣,但金錢卻以「數字的多寡」,體現了何謂「價值的高低」。 若一件事情,在我們心中是劃入「高價值」的事情,我們給這件事情或與之相關的活動,會給予更高的彈性與更多的寬容。 而心理上的寬容與彈性,影響了我們對金錢的使用與規劃,也成為商家用來開彊闢土的工具。 因為是送給情人的禮物,所以更不該小氣殺價;因為是投資自己的學習,更該大方為自己買單。
▍ 預付制度花得更多,卻用得更少 ▍ 我們想對親密的人付出、想讓自己有效學習,消費的出發點沒錯,但配上「易於消費的工具」,如「信用卡」或「電子支付」,我們的消費在某種程度上,就被他人牽著鼻子走。 因為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付費,無法感受到金錢的消逝與流動,所以我們會更大方地為商家所描述、刻劃的「需求」或「渴望」買單,因為付款與使用服務或產品有明顯時間差,所以我們缺少迫切讓產品發揮最大效益的動能。 就像去租書店看書,跟網路下單買書,目的相同,但在租書店內一定會看書,買回家的書卻不一定會拆閱。
▍ 不因優惠破費、為額外收入開立單獨帳戶 ▍ 回想自己的消費習慣,雖然稱得上是個物欲不高的人,但對課程、學習上花費,卻不太手軟。 雖然有設定消費預算,但不在規劃內的收入卻常常不知道花去哪裡,讀完後,立刻多開了幾個線上戶頭,專門存下業外收入,讓花費能限縮在預設的範圍內。 學習不能等,所以更該好好把買下的課程都確實上完、按照內容實際執行、做出相應的改變,才對得起辛苦工作的自己。
◆ FIRE是為了自由獨立地生活,不為錢而工作。 人生中本就有所取捨,聰明消費,不是為了小氣憋屈地生活,而是看清楚自己真實所需,排除被誘惑而付出的金錢,堅定自己增加儲蓄的信念與行動,將存下的每一筆,在時間複利的作用下,成為未來不為錢工作、煩惱的後盾。